市面上茶的形狀有很多,
比如西湖龍井茶的扁平狀;
安吉白茶的條索形;
白茶卷曲裝還有黑茶的餅狀等等。
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茶,采用的就是扁平狀。
不知道小伙伴知道它們?yōu)槭裁匆潜馄綘畹膯幔?/p>
這是與哪些方面存在互相聯(lián)系呢!
眾所周知,乾隆皇帝與龍井茶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,當時乾隆皇帝來到西湖龍井村,游山玩水間盡賞茶園風光,還見到采茶女茶園采茶乾隆便親自體驗采茶全過程。但忽聽太后身體異樣,順手將剛采的龍井茶鮮葉放置口袋中,后來拿出的時候,茶葉是扁平狀的,且香氣四溢于是下令將西湖龍井茶封為御茶進貢皇室享用。
茶農(nóng)拿到圣旨后,在炒制茶葉時緊貼鍋壁,邊炒邊壓,加工成外形扁平光滑的樣子。于是這種炒制方法一直流傳至今,成為龍井茶的獨門手藝。(這是傳聞)
龍井屬綠茶,經(jīng)過炒制殺青,共有“抓、抖、搭、拓、捺、推、扣、甩、磨、壓”十大手法,通過手法的不斷變換,完好的保留茶葉的香氣,最終形成這種扁平光滑、均勻翠綠的形狀和香氣馥郁、口感甘醇的品質。據(jù)說有人把龍井用烏龍茶的“揉捻”方法做過,結果出來的茶與現(xiàn)在的扁平狀龍井口感差距很大。可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加工工藝,這跟“大紅袍”要“培火”,普洱要“窩堆發(fā)酵”一樣的道理。
【龍井為何如此出名?】
龍井清香,化于唇齒之間
龍井茶為何如此出名呢?它是如何“坐上”十大名茶之首?
龍井茶出名離不開乾隆皇帝,但在之前朱元璋時期,龍井已經(jīng)是“爆款”,朱元璋下詔“罷造龍團”、“葉茶上供”,葉茶(龍井草茶),說明龍井在當時作為”貢茶“,在清代是龍井茶有被稱為”本山茶“,本山是指杭州西湖畔的獅峰山。獅峰山上,有一口水井,在山壁上有一只青石龍頭,泉水順著龍口流出,這便是”龍井“二字的由來。
在清朝,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龍井,親植18顆茶樹,程淯在《龍井訪茶記》中說:“高皇帝南巡,啜其茗而甘之,上蒙天問,則王氏方園里18株,荷褒封焉。”擁有了乾隆親植的“18棵御茶樹”,龍井茶就直接坐上了茗茶之冠的寶座了。此后,官宦士紳之家,爭相品飲龍井,使龍井茶身價大增。
這也是大家覺得龍井因乾隆而”貴“的原因,乾隆為“龍井茶”代言。
【龍井茶的扁平外形是何時開始的呢?】
龍井清香,化于唇齒之間
有明代文章記載“炒茶,鍋令極凈,茶要少、火要猛,以手拌炒,令軟凈取出,攤于匾中,略用手揉之。揉去焦梗,冷定復炒,極燥而止?!闭者@樣看,龍井用手揉出來的形狀應該不是扁平狀了,應該是小編曾做過的九曲紅梅(紅茶)一樣的卷曲形狀。所以按照這樣在明代龍井茶的形狀還不是扁平的形狀,清高宗時入貢的明龍井,“頒賜時,人得少許,細僅如芒。”細僅如芒,這樣應該和安吉白茶一樣,像是條索針狀的吧。
到明末時出現(xiàn)了龍井扁平狀的記載,孫貽的《采茶歌》中云:“龍井新茶品價高,杯杯瓣瓣立周邅。不逢請客休輕試,辛苦擔泉下虎跑。”(知識點,要考了?。?/p>
清雍正年間龍井茶已普遍為扁形,但那時龍井茶重色、香、味,對外形不甚講究。即使獅峰龍井,也是芽葉岔開,被稱為獅耳形、蝴蝶形。直到民國,商家相互競爭,才開始講究外形的光直。文獻關于龍井茶扁形的記載,首先見于徐珂寫的《可言》:“各省所產(chǎn)之綠茶,罕有作深碧色者,惟吾杭之龍井,色深碧。茶之葉他處皆蜷曲而圓,惟杭之龍井扁且直?!?/p>
在現(xiàn)有史料中,明確記述炒制龍井茶成扁平外形的僅有晚清程淯的《龍井訪茶記》,他在“焙制”一節(jié)中說:“炒者坐灶旁。以手入鍋,徐徐拌之。每拌以手按葉,上至鍋口,轉掌承之,令松葉從五指間,紛紛下鍋,復按而承以上。如是碾轉,無瞬息仃?!币陨铣粗剖址ㄖ械摹懊堪枰允职慈~”“復按而承以上”,這種不斷地按,就是為了使龍井茶的外形變?yōu)楸馄剑@時已是晚清。
所以大家對龍井茶扁平狀出現(xiàn)及普遍化了解了吧。
來源:貢牌獅峰龍井茶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